摘要:黃芩是執(zhí)業(yè)中藥師考試中常見的一味中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理解和記憶黃芩這味中藥的知識點,希賽老師將黃芩的來源、性狀鑒別、功效以及主治病證等進行分析,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黃芩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
【產地】主產于河北。
【性狀鑒別】
(1)形狀:呈圓錐形,扭曲。
(2)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紋或不規(guī)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或細皺紋。
(3)質地:質硬而脆,易折斷。
(4)斷面:黃色,中心紅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狀或中空。
(5)氣味: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
韌皮纖維多單個散在,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薄壁細胞紡錘形,有的中部具橫隔。木纖維多碎斷,有稀疏斜紋孔。
【指標成分】
黃芩苷-黃酮類。
【藥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抗毒素(黃芩素、黃芩苷);解熱、抗炎、抗過敏。
【藥物代謝】
黃芩苷具有腸肝代謝。黃芩苷血藥濃度藥時曲線是典型的雙峰現象。
【炮制方法】蒸法(殺酶保苷)。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證】
(1)濕溫,暑濕,濕熱胸悶、黃疸、瀉痢、淋痛、瘡疹;
(2)熱病煩渴,肺熱咳喘,少陽寒熱,咽痛,目赤,火毒癰腫;
(3)血熱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熱胎動不安。
執(zhí)業(yè)藥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