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術是執(zhí)業(yè)中藥師考試中常見的一味中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理解和記憶白術這味中藥的知識點,希賽老師將白術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味歸經(jīng)、功效以及主治病證等進行分析,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白術
【來源】
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浙江(“浙八味”之一)
【采收加工】
冬季挖取2-3年生的根莖,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
【性狀鑒別】
(1)形狀:不規(guī)則的肥厚團塊。
(2)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瘤狀突起及斷續(xù)的縱皺和溝紋,并具有須根痕,頂端有殘留莖基和芽痕。
(4)質(zhì)地: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
(5)斷面:不平坦,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散在;烘術者斷面角質(zhì)樣,色較深,或有裂隙。
(6)氣味: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黏性
佳品:以個大,質(zhì)堅實,斷面色黃白、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草酸鈣針晶細小,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纖維長梭形,大多成束,壁甚厚,木化,孔溝明顯。石細胞淡黃色,類圓形、多角形、長方形或少數(shù)紡錘形。薄壁細胞含菊糖,表面顯放射狀紋理。
【性味歸經(jīng)】
甘、苦,溫。歸脾、胃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甘補滲利,苦溫而燥,入脾、胃經(jīng),主以溫補扶正,兼能祛除水濕。善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治脾胃氣虛、脾虛水腫、痰飲、表虛自汗及胎動不安。生用、炒用性能小有差別,炒后補脾力強,生用祛濕力強。補氣、固表、利水與黃芪相似,力雖稍緩,但長于燥濕與安胎。
【功效】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病證】
(1)脾胃氣虛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虛水腫,痰飲。
(3)表虛自汗。
(4)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
執(zhí)業(yè)藥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