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豆是執(zhí)業(yè)中藥師考試中常見的一味中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理解和記憶巴豆這味中藥的知識點,希賽老師將巴豆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味歸經(jīng)、功效以及主治病證等進行分析,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巴豆
【來源】
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實。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四川、云南、廣西、貴州等地。多系栽培。以四川產(chǎn)量最大。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堆置 2-3天,攤開,干燥。
【性味歸經(jīng)】
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肺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辛熱瀉散,大毒峻猛。內(nèi)服入胃與大腸經(jīng),善峻下寒積、逐水退腫;入肺經(jīng),善祛痰利咽而治白喉,有斬關奪門之功。 外用腐蝕力強而善蝕肉腐瘡,噴撒于咽部而能除白喉偽膜,敷于惡瘡而能潰膿、去腐肉。生用力猛,雖峻下寒積,但因毒大,故臨床幾乎不用;熟用毒稍緩而藥力強,臨床少用;去油制霜即巴豆霜,藥力較緩,毒性大減,故臨床常用。
【功效】
瀉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去腐。
【主治病證】
(1)寒積便秘,腹?jié)M脹痛,小兒痰食積滯;
(2)大腹水腫;
(3)寒實結胸,喉痹痰阻;
(4)癰腫膿成未潰,惡瘡爛肉,疥癖。
執(zhí)業(yè)藥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