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幫助考生更多掌握執(zhí)業(yè)西藥師相關知識點,希賽網推出每日一病癥學習系列,今天所講病癥為帶狀皰疹,希望能讓考生有所收獲。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潛伏在人體脊髓神經后根神經節(jié)神經元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引起的皮膚疾病。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其臨床特征為沿神經分布的簇集性皰疹,伴顯著神經痛,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臨床表現(xiàn)
1. 局部皮膚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紅斑,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簇集性粟粒樣丘疹,繼而變成水皰。皮疹沿神經走向呈帶狀分布,一般不超過軀干中線。
2. 神經痛是其顯著的特征,在皮損消退后可長期遺留神經痛,重癥可遺留神經麻痹。
二、治療
1. 抗病毒治療
盡早應用。
首選阿昔洛韋,0.8g,每日 5 次口服,療程 7~10 天。肌酐清除率 10~25ml/min 時阿昔洛韋延長給藥間隔,0.8g,每日3次;肌酐清除率 <10ml/min 時為每日 2 次。
伐昔洛韋。
2. 局部治療
皰疹未破:可外擦 0.25% 爐甘石洗劑或阿昔洛韋軟膏。
皰疹破潰:3% 硼酸溶液或 0.5% 新霉素溶液濕敷。
3. 對癥治療神經痛
可予以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對后遺嚴重神經痛患者可予以卡馬西平、加巴噴丁、普瑞巴林、鹽酸阿米替林。
嚴重者可做神經阻滯或椎旁神經封閉。
4. 物理治療:紅外線或超短波照射治療等。
三、用藥注意事項與患者教育
阿昔洛韋主要經腎排泄,可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腎功能不全患者需減量使用。
卡馬西平為肝藥酶誘導劑。
抵抗力下降是帶狀皰疹發(fā)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高危人群出現(xiàn)的不明原因疼痛時需考慮此病。
執(zhí)業(yè)藥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