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后出血是2025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中的一個重要考點。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產后出血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和護理要點等重要知識,方便大家更深入理解這些知識,以便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準確識別和處理產后出血的情況。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內陰分娩者出血量超過500ml,剖宮產者出血量超過1000ml的情況。這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fā)癥,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首位。
一、病因分析
產后出血的四大主要原因包括:
子宮收縮乏力:此情況為產后出血的首要誘因。
軟產道損傷:分娩過程中可能導致軟產道(如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外陰)出現裂傷。
胎盤相關因素:涉及胎盤滯留、粘連或植入等問題,影響胎盤正常娩出。
凝血功能異常:產婦體內凝血機制出現障礙,導致出血難以控制。
二、臨床表現概述
子宮收縮乏力:表現為胎盤娩出后,陰道持續(xù)流出大量暗紅色血液,子宮質地松軟,輪廓模糊。
軟產道損傷:胎兒娩出瞬間,陰道立即出現鮮紅色血液流出,但血液通常具有自凝能力。
胎盤因素:檢查發(fā)現胎盤母體面存在缺損,伴隨大量出血。
凝血功能異常:出血血液不易凝固,止血困難,且產婦可能表現出全身性出血傾向。
三、治療核心原則
產后出血的治療應迅速而有效,核心原則包括:
立即止血,防止出血進一步加劇。
補充血容量,糾正可能出現的休克狀態(tài)。
積極預防感染,確保產婦健康。
四、護理關鍵要點
預防產后出血的監(jiān)測:
產后需繼續(xù)密切觀察至少2小時,以便及時發(fā)現并處理任何出血跡象。
止血、抗休克與感染控制:
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宮、使用宮縮劑等。
監(jiān)測并維持產婦血容量,必要時進行輸血治療。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加強會陰部護理,預防產褥感染。
如需下載更多考試免費資料、免費試題等資料,可點擊頁面下方的“立即下載”保存查看。
執(zhí)業(yè)護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