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信息舉報 客服熱線:400-118-7898
廣告
?
專接本欄目測試廣告

?2022年湖南專升本網絡與新媒體概論復習資料

普通專升本 責任編輯:管理員 2022-04-28

摘要:本文是2022年湖南專升本網絡與新媒體概論復習資料,報考湖南專升本網絡與新媒體概論的考生可以看看,供大家參考,詳情見下文。

2022年湖南專升本網絡與新媒體概論復習資料

一、人類社會的四次傳播革命 

1.文字的發(fā)明和使用 

2.印刷術發(fā)明 

3.電報發(fā)明

4.互聯網相關技術的推廣使用以及由此帶來的新媒體勃興

二、新傳播革命的本質

1.信息源蜂窩式高速膨脹,保障知情權回歸

2."自媒體"即時化傳播,促進表達權回歸

3.全面信息監(jiān)管失效,"權利"上升為"權力"

三、新傳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一)去中心化(是指互聯網技術本質上是以個人為中中心的傳播技術,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

(二)再中心化(是指網絡信息離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1.意見領袖階層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2.社會關系洗牌,重構行動中心 3.話語空間拓展,重建輿論中心

四、新傳播革命的挑戰(zhàn) 

1.傳媒新業(yè)態(tài),新聞生產經營大變革 

2.雙重輿論場爭鳴,輿論極化難控制

3.多元思潮涌現,主流意識形態(tài)受沖擊

4.全新執(zhí)政環(huán)境,爭奪傳播主導權

五、互聯網發(fā)展的兩大支點: "全球化""個人化" 

時代背景: 現代性和后現代性雜糅

現代性特征: 全球化(整體性的社會化大生產)

后現代性特征: 個人化(個人對于體制的和個人生存狀態(tài)的覺醒)

六、計算機誕生的標志

計算機誕生的標志是-阿帕網,1983年TCP/IP協議成為美國互聯網的標準通信協議,整個世界開始普遍采用這一系統結構,這標志著全球互聯網的正式誕生

七、新媒體的基本特征

1.數字化(數字化是新媒體的顯著技術特征) 

2.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體的本質傳播特征) 

3.超時空(超時空是新媒體的外部效果特征)

1994年,世界上第一個門戶網站 Yahoo!,我國的三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均在1998年前后相繼成立。

web2.0時期的網絡應用是"一對多"與"多對多"并立, 出現了以個人為中心的傳播形式,互動性加強,內容生產包 括信息交互與行為記錄。

新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1.數據化: 數字技術走向大數據時代

2.智能化: 計算機網絡技術從web1.0到web3.0

3. 移動化: 移動通信技術從1G到3G(5G)

八、互聯網的功能與應用 

1.信息傳播的通道 

2.知識生產的平臺 

3.人際交往的平臺 

4.娛樂新天地

5. 商務活動的平臺(B2B(Business_Business))、《B2C(Business_Customer))、(C2C(Customer_Customer))

6.意見自由市場

九、從受眾到用戶

1.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獲取 

2.從接收信息到傳播信息 

3.從消費商品到生產內容 

4.從匿名群體到真實個體 

5.從受眾反饋到用戶體驗服

十、互聯網用戶的小眾化、碎片化趨勢 

小眾化的積極面向

1.文化發(fā)展的新方向

2.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小眾化的消極面向

 1."信息繭房"的擴張(信息繭房概念-公眾往往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獲取信息,因而信息結構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久

而久之,會置身蠶繭一般的狹隘的空間。長期生活在信息繭房之中,容易使人視野狹窄,偏執(zhí)自負,盲目盲從。)

2.社會粘性的喪失

新媒體帶來傳媒格局變革

1.新媒體產業(yè)加劇了市場競爭,傳統媒體的市場空間越來越狹窄。

2.新媒體產業(yè)逼迫傳統媒體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利用與 融合,單一的傳統媒體將無法生存。

3.新媒體產業(yè)改變了傳統受眾的閱讀習慣,將消費者由 “受眾"轉變?yōu)椤坝脩?quot;,顛覆了傳統媒體的游戲規(guī)則。

傳統媒體的求生之路(傳統媒體的轉型需重視以下幾點) 

1.保持內容優(yōu)勢 2.適應從"受眾"到"用戶"的轉變 3.創(chuàng)新盈利模式

十一、媒介融合

①狹義的媒介融合是不同形態(tài)的媒介相互"疊加"和"融合", 產生新的媒介形態(tài)

②廣義的媒介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tài)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媒 介技術、媒介組織、所有權等所有媒介要素的整合與互融,是生產、 發(fā)布、接收、消費等媒介產業(yè)各個層面的融合

(概念-綜合而言,媒介融合是指各種媒介形態(tài)的邊界逐漸消融, 多功能復合型媒界逐漸占據優(yōu)勢的過程和趨勢。)

十二、媒介融合的三大誘因

1.技術誘因: 媒介融合的根本原因是數字技術的成熟

2、經濟誘因: (1)規(guī)模化生產 (2)分工、合作與專業(yè)化

3、市場誘因: 受眾的信息需求

十三、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

1 . 內容融合

2 . 網絡融合

3 . 終端融合

4.媒介融合實踐

十四、新聞生產

新聞生產是指新近變動的事實經過加工形成新聞作品的過程。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指事實經過采寫、編輯、發(fā)表等業(yè)務流程,是新 聞專業(yè)組織制造的過程及結果;二是指新聞生產者經過有意識地加工 賦予新聞事實以意義從而建構了社會現實。

十五、新聞場域

場域是法國學者皮埃爾·布爾迪厄提出的一個新聞社會學研究范式。

新聞生產的場域是在新聞生產過程中,新聞生產者與社會方方面 面的客觀關系,是社會各種力量之間博弈的場所。新聞生產的直接和 間接相關的影響因素隱喻了新聞生產背后的權力關系。

十六、新聞生產的新模式

1. UGC新聞模式(即“用戶生產內容")

2.眾包新聞模式(即"指的是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zhí)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做法。")

3.迭代新聞模式

迭代新聞生產在迭代過程中完善,滿足用戶參與定制的信息需求。新聞從快到深分為快訊、初稿、報道7個階段、背景、分析、互動和定制

4.融合新聞模式

融合新聞模式是新舊媒體進行跨平臺合作向目標受眾進行新聞傳播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新聞報道模式。

十七、新聞生產流程再造的關鍵點與具體步驟 

1.觀念更新與流程再造(優(yōu)化采編溝通,合理編排流程) 

2.全員參與與上下溝通(采編同步交流,扁平化操作) 

 3.量化管理與機動應對

十八、網絡與"四權"建設

1.網絡與知情權

2.網絡與參與權

3.網絡與表達權

4.網絡與監(jiān)督權

十九、網絡問政

1.政務公開與上情下達

2.參與決策與下情上達

(“網絡問政”就是一系列以互聯網為媒介的政治參與模式的 統稱,主要有三個方面: 了解民意,問需于民;匯聚民智,問計于民; 民主監(jiān)督,問察于民。)

網絡與協商民主

協商民主指在公共協商過程中,由自由、平等的公民通過對話、 討論、審視各種相關理由從而賦予立法和決策合法性,實現公民平等地參與公共事務與公共決策。

二十、互聯網: 新的輿論場

1、網絡輿論的萌芽期(1999-2002)

網民主要特點是知識層次普遍較高,網絡輿論多由精英主導。 

2、網絡輿論的成長期(2003-2008)

兩大特點:

一是新老媒體互動是網絡輿論真正影響大多數人乃至時間走向的重要因素;二是政府感受到網絡輿論的強大力量,在輿論面前承認、糾正錯誤。

3、網絡輿論的爆發(fā)期(2009-2013)

二十一、網絡輿論的成因

1.權利意識覺醒推動公眾表達

2.網絡傳播催生虛擬表達群體

3.社會轉型重塑社會心理場

二十二、網絡輿論的特點

1.網絡輿論形成的突發(fā)性

2.網絡輿論鮮明的指向性

3.網絡輿論傳播的符號化

4.網絡中意見領袖的作用顯著

5.網絡輿論依托新老媒體互動得以發(fā)酵

6.網絡輿論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即指強者愈強、弱 者愈弱,指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網絡輿論中的"馬太效應"其實就是從眾心理。輿論占優(yōu)的議題聲調越來越高,瀏覽回復的人 數在不斷增加,而其他議題則越來越被漠視,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從而使得關注焦點越來越集中在某幾個話題。)

7.網絡輿論的"次生效應"

二十三、網絡輿論的社會影響

積極影響:

1.網絡輿論推動輿論監(jiān)督的發(fā)展

2.網絡輿論具有社會減壓閥的功能

3.網絡輿論促進政府信息公開

消極影響:

1.質量低、群體極化嚴重,出現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

2.虛擬空間影響現實空間: 跟風嚴重

二十四、意見領袖

指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念或建議, 并對他人施加影響的人物(20世紀40年代,美國著名的傳播學者拉扎斯菲爾德在人民的選擇 中提出了"意見領袖"這一概念)

二十五、新意見領袖的概念和特征

大眾媒體發(fā)達時代產生的區(qū)別于舊意見領袖的新群體。 擁有叱咤風云的力量;借助技術得以常態(tài)化地、在第一時間發(fā)表觀點

二十六、新意見領袖的分類

1文體明星

2公共知識分子

3草根領袖

二十七、新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1、新意見領袖-互聯網催生的新權力層

(1)公眾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各項權利作斗爭

(2)聚合在一批人周圍,聽他們發(fā)表觀點,在網上發(fā)出或支持 或反對的聲音,甚至延伸到網下,采取相應的行為。

2、輿論風暴-新意見領袖的能量所在

意見領袖們或直接提供信息或轉發(fā)事件,從而為公眾設置議程; 或提供真相,揭示事件性質,引導輿論方向。

二十八、新意見領袖的產生

1、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網民所尋找的信息處理的委托人,就是新意見領袖。

2、社會資本 新意見領袖的權力來源

成為意見領袖的權力都來自社會資本-以名望、聲譽而獲得公眾的認可。

二十九、新意見領袖的新動向:商業(yè)化、職業(yè)化、群體化

1.對新意見領袖的爭奪

2.新意見領袖的"圈子"

3.正確看待新意見領袖:

新意見領袖容易引發(fā)的群體激化值得高度重視。

新意見領袖本身的是非對錯也是值得關注

三十、網絡社會思潮及其特點

1、社會思潮與網絡社會思潮

社會思潮是社會意識的產物,形成于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條件的 基礎之上。它因社會上出現的各種問題、現象、矛盾和沖突而觸發(fā), 即可以表現為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思想理論,也是社會心理的反映。

網絡社會思潮,就是在互聯網上傳播的社會思潮。網絡社會思潮是 現實社會思潮的延伸,與現實問題聯系相當緊密,它反映和表達的依 然是現實世界的不同意見、態(tài)度和傾向,以及話語和利益訴求。

2、網絡社會思潮的內涵與特點

網絡社會思潮的主體是分散的、不確定的網民,并且以"草根"葉中青年群體為主,網絡社會思潮主要體現的是中青年網民的群體意識。

網絡社會思潮從根本上來說,依然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表達的 是網民對自身利益、要求以及公共利益的訴求。

特點: (1)網絡社會思潮的傳播者趨于多元化、大眾化。

(2)互聯網擴充了傳統媒體時代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社會思 潮的生成、傳播更為便捷、迅速,互動性強,思想共享的可能性得以提高。

(3)就傳播效果來說,網絡技術的便捷使得網絡社會思潮的傳播 極為迅速,虛擬空間和現實場域的相互結合增加了對其把握的難度。

3、社會思潮的本質是一種民眾評議機制

社會思潮體現出群體性、民間性、公共性、自主性、流動性等特征。

4、網絡社會思潮是一種用戶的解讀框架 互聯網上多種思潮激蕩

1.新自由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主張自由放任的市場經 濟,反對國家干預,認為私有制是自由最重要的保障;在全球貿 易領域,主張全球化,支持世界貿易組織;在政治領域主張民主。

2.新左派思潮(新左派的“新"在于反思傳統社會主義,“左"在于批評資本主義和西化潮流?!?/p>

3.民族主義思潮

4.民粹主義思潮

5.文化保守主義思潮

6.新消費主義思潮

三十一、傳統媒體的責任

1.主動擔當,傳播當代中國主導性思想

2.積極介入,促進社會思潮"百家爭鳴"

3.打破禁忌,不回避、不打壓某些社會思潮 

4.疏通渠道,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

三十二、"大眾文化"是什么

1.大眾文化是草根的、原生的文化形態(tài)。

2.大眾文化是不斷變化的,是一種意義的不斷構建過程。

3.大眾文化還代表了一種自由的力量,這種大眾文化的流行與傳播的力量來自新的"技術賦權"

三十三、網絡形式的大眾文化(互聯網文化)的特征

1.符號的生成速度遠遠大于中心化媒體

2.小眾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的界限不斷模糊 

3.用戶參與流行文化生產

三十四、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式樣

1.網絡語言

2.網絡文藝

3.網絡惡搞

4.網絡模仿

互聯網傳播主流文化

1。轉變傳統宣傳方式,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

2.轉變話語方式,用"生動"取代"說教"

3.傳播網絡正能量

三十五、亞文化

亞文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于主流文化而言的。

三十六、亞文化的幾種表現形式 

1性別取向為區(qū)分的同性戀亞文化 

2.因年齡段的區(qū)分而形成的青年亞文化和老年亞文化

3.由興趣愛好所區(qū)分出的諸多亞文化 

4.由于階層和種族、民族等的亞文化

更多資料

廣東省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

云南專升本《高等數學》真題(2019年)

統招專升本《高等數學》真題回憶版(2021年)

更多課程

《市場營銷學》公開課—業(yè)務成長戰(zhàn)略

1節(jié)課

《基礎會計》公開課—會計要素-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1節(jié)課

《管理學》公開課——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1節(jié)課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本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專升本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資料下載
  • 統招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資料

    下載
  • 統招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回憶版(2021年)

    下載
  • 統招專升本《大學語文》備考資料一

    下載
  • 全國版專接本《大學語文》真題匯編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