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信息舉報 客服熱線:400-118-7898
廣告
?
專接本欄目測試廣告

?2021年云南專升本文學概論科目考試大綱

普通專升本 責任編輯:管理員 2021-03-03

摘要:為了幫助準備參加專升本考試的考生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下面小編給考生整理了2021年云南專升本文學概論科目考試大綱,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一、總體要求

按照教學大綱的目的、內容及課時要求完成課程全部學習。全面了解文學本質、文學活動、文學創(chuàng)造、文學作品、文學消費與接受等內容。準確掌握基本概念,透徹理解基本原理,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文學事例對基本原理給予說明。識記文學理論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流派的名稱及其主要觀點等知識。

二、細則及內容

第一章 文學理論的性質和形態(tài)(10分)

第一節(jié) 文學理論的性質

1.識記:文藝學、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等概念。

2.理解:(1)文學理論、文學史、文學批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文學理論的研究對象。

3.運用:能結合具體文學現象說明文學理論的實踐性與價值取向。

第二節(jié) 文學理論的形態(tài)

1.識記:(1)兩種文藝學視角、文學理論的七種基本形態(tài)。

(2)中西文論中有關文學心理學和文學社會學的 主要觀點。

2.理解:文學理論形態(tài)多樣化的依據。

第二章 文學作為活動(10分)

第一節(jié) 活動與文學活動

1.識記:生活活動、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人腦掌握世界的四種方式、文學本體論等概念。

2.理解:(1)人類生活活動的性質。

(2)文學活動在人的生活活動中的位置。

(3)文學的表現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活動的區(qū)別。

3.運用:結合實際分析人的生活活動對文學活動的美學意義。

第二節(jié) 文學活動的構成

1.識記:文學活動的四要素。

2.理解:(1)中外對世界和作者的關系的基本認識。

(2)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基本關系。

(3)讀者對完成文學活動的意義。

第三節(jié) 文學活動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1.識記:巫術發(fā)生說、宗教發(fā)生說、游戲發(fā)生說的代表人物、主要內涵和觀點。

2.理解:(1)“勞動說”的內涵。

(2)“勞動說比其他諸說有更大的合理性”的觀點。

(3)文學發(fā)展的不平衡性與多種原因和終極原因。

3.運用:結合實際說明文學發(fā)展與物質生產發(fā)展的平衡關系和不平衡關系的表現狀況及產生原因。

第三章 文學活動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屬性(12分)

第一節(jié) 文學的含義

1.識記:(1)文學的含義;廣義文學、狹義文學、折中義文學等概念。

(2)中西狹義文學從廣義文學中分離出來的時間和標志。

2.理解:(1)審美的文學觀念對文學的基本規(guī)定性。

(2)中西文論對審美的文學觀念的主要見解。

(3)文學與非文學判斷的標準。

3.運用:結合其他文學現象分析文學慣例的存在理由及基本規(guī)定性。

第二節(jié) 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屬性

1.識記:社會結構、意識形態(tài)、審美意識形態(tài)性質等概念。

2.理解:(1)文學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及與經濟基礎的關系。

(2)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提出和形成。

(3)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屬性有哪些表現。

3.運用:(1)舉例說明文學與話語、文學與社會、文學與反映的關系。

(2)結合具體文學現象分析文學中的階級性。

(3)舉例說明文學的無功利性和功利性及其關系。

(4)結合實際分析“文學直接的是形象的,但在深層又是理性的”觀點。

第三節(jié) 文學是顯現在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

1.了解:中外文論關于文學的話語蘊藉性質的主要觀點。

2.識記:話語蘊藉、含蓄、含混等概念。

3.理解:(1)文學作為話語蘊藉的兩層意思。

(2)掌握文學的定義。

(3)區(qū)分含蓄與含混。

4.運用:結合具體作品說明文學的話語蘊藉的典范形態(tài)。

第四章 文學創(chuàng)作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10分)

第一節(jié) 文學創(chuàng)造作為特殊的生產

1.識記:物質生產、精神生產、藝術生產等概念。

2.理解:(1)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的關系。

(2)精神生產的獨立性及其表現。

(3)文學創(chuàng)造與科學和宗教活動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文學創(chuàng)造的主客體

1.識記:原始意象、社會生活、文學創(chuàng)造的主體、文學創(chuàng)造的客體、文學創(chuàng)造的客體“主體化”、文學創(chuàng)造的主體“客體化”等概念。

2.理解:(1)社會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造的客體和唯一源泉。

(2)作為文學創(chuàng)造客體的社會生活的特殊性。

(3)作為文學創(chuàng)造主體的基本特征。

(4)文學創(chuàng)造的主客體關系。

第五章 文學創(chuàng)造過程(10分)

第一節(jié) 文學創(chuàng)造的發(fā)生階段

1.識記:文學創(chuàng)造材料的獲取途徑、藝術發(fā)現、創(chuàng)作動機等概念。

2.理解:(1)藝術發(fā)現的心理特征。

(2)藝術發(fā)現對整個文學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

(3)創(chuàng)作動機的來源和運動特點。

第二節(jié) 文學創(chuàng)造的構思階段

1.識記:藝術構思、沉思、形象思維、想象、聯(lián)想、靈感、直覺、理智、情感、意識、無意識、突出、簡化、變形、陌生化等概念。

2.理解:(1)想象與聯(lián)想在藝術構思中的作用。

(2)靈感與直覺的區(qū)別、聯(lián)系及在藝術構思中的作用。

(3)理智與情感在藝術構思中的作用。

(4)意識和無意識的關系及其在藝術構思中的作用。

3.運用:(1)舉例說明藝術構思的主要方式。

(2)舉例說明藝術構思中突出的實現途徑。

(3)結合實際分析變形與陌生化的主要方法和區(qū)別。

第三節(jié) 文學創(chuàng)造的物化階段

1.識記:物化、即興與推敲等概念。

2.理解:(1)語詞提煉的重要性和難度。

(2)寫作技巧運用中應注意的基本原則。

3.運用:結合實際分析作品與意圖的沖突。

第六章 文學創(chuàng)造的審美價值追求(10分)

第一節(jié) 藝術真實

1.識記:藝術真實、藝術概括等概念。

2.理解:(1)藝術真實的基本特征。

(2)藝術概括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jié) 情感評價與形式創(chuàng)造

1.識記:情感評價、形式創(chuàng)造、藝術形式、“有意味的形式”等概念。

2.理解:(1)情感評價的文學意義。

(2)情感評價作為“詩意裁判”如何理解。

(3)人文關懷與歷史理性的關系怎樣認識。

3.運用:(1)舉例說明情感把握中的誠摯性與高尚性原則。

(2)舉例說明形式創(chuàng)造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jié) 形式創(chuàng)造

1.識記:藝術形式、形式創(chuàng)造、形式美。

2.理解:(1)文學史上對形式與內容關系的兩種不同認識。

(2)形式創(chuàng)造的基本內涵。

(3)形式美的獨立價值。

第七章 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體裁(10分)

第一節(jié) 文學作品的類型

1.識記:(1)文學類型的劃分依據。

(2)現實型文學、理想型文學、象征型文學。

2.理解:(1)現實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學與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征主義文學的聯(lián)系。

(2)系統(tǒng)掌握現實型文學、理想型文學、象征型文學的基本特征。

(3)現實型、理想型、象征型在不同時期文學類型中呈現不同的結構形態(tài)。

3.運用:(1)舉例說明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象征主義文學的特點。

(2)結合實際分析并評述現代主義文學的特點。

(3)試述文學類型的發(fā)展演變。

第二節(jié) 文學作品的基本體裁

1.識記:詩、小說、散文、戲劇、報告文學等概念。

2.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小說的基本特征;劇本的基本特征;散文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 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和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tài)(12分)

第一節(jié) 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

1.識記:(1)文本、外指性、內指性、陌生化等概念。

(2)文學文本的三個層次。

2.理解:文學形象層面的作用和意義。

3.運用:(1)舉例說明文學言語層面的內涵及特點。

(2)舉例說明文學形象的內涵及特征。

(3)文學意蘊層面的內涵及特點。

第二節(jié) 文學典型

1.了解:典型理論的發(fā)展過程。

2.識記:典型、特征、特征化、典型環(huán)境等概念。

3.理解:恩格斯關于“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論述。

4.運用:(1)掌握文學典型的美學特征并能運用于作品分析。

(2)結合實際分析典型人物與典型環(huán)境的關系。

第三節(jié) 文學意境

1.了解:中國古代意境的形成的過程。

2.識記:意境、實境、虛境、韻味等概念。

3.理解:中國古代文論關于意境分類的兩種方法。

舉例說明文學意境的特征。

第四節(jié) 文學意象

1.識記:象征、荒誕、審美意象等概念。

2.理解:(1)意象一詞的四種含義。

(2)象征意象在中國古代文論中的理論淵源。

(3)審美意象的分類依據及兩類意象的內涵。

3.運用:舉例說明審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 敘事性作品(10分)

第一節(jié) 敘事界定

1.識記:敘事學、敘事、事件等概念。

2.理解:(1)敘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這種分類方法的分類依據。

(2)敘事的基本特征及其意識形態(tài)性質。

(3)敘事的三個構成方面及其在敘事作品中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敘述內容

1.識記:情節(jié)、行動元與角色、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等概念。

2.運用:(1)結合實際分析情節(jié)與事件的關系。

(2)結合具體作品分析人物作用的二重性特點。

(3)簡要分析作品中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

第三節(jié) 敘述話語

1.識記:文本時間與故事時間、時序、時距、頻率、視角等概念。

2.理解:(1)敘事節(jié)奏與時間的關系。

(2)敘事事件中各種敘述視角的特點。

3.運用:時序、時長和頻率這三個概念來分析敘事文本中的時間關系。

第四節(jié) 敘述動作

1.理解:(1)敘述者與作者這兩個概念間的差異。

(2)敘述者聲音在文本中的意義,區(qū)分不同作品中敘述者的聲音的差別。

2.運用:分析一篇敘事作品中敘述者的聲音特點。

第十章 抒情性作品(10分)

第一節(jié) 抒情界定

1.識記:抒情、抒情性作品等概念。

2.理解:(1)文學抒情與敘事的區(qū)別。

(2)“抒情性是文學作品的普遍屬性”這一觀點。

(3)抒情性作品的主要體裁和常用文體。

(4)文學抒情與普遍情感宣泄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運用:(1)結合實際說明:“抒情是對現實的反映,同時也是特殊的反映。”

(2)舉例說明抒情作品中自我與社會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抒情性作品的構成

1.了解:中外文論關于詩畫關系的有關論述。

2.識記:抒情內容、抒情話語、抒情性作品的結構、節(jié)奏等概念。

3.理解:(1)領會抒情話語與抒情內容是直授融合的關系。

(2)抒情性作品中真實性的內涵。

4.運用:(1)舉例說明普遍話語與抒情話語的區(qū)別及抒情話語是通過哪些方式來突出語言的表現功能的。

(2)舉例說明抒情作品中聲與情的關系和景與情的關系。

第三節(jié) 抒情方式

1.識記:抒情話語的修辭方式、象征、抒情等概念。

2.理解:(1)各種抒情話語的修辭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2)各類抒情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3)抒情角色主要有哪幾種。

第十一章 文學風格(10分)

第一節(jié) 風格概念

1.了解:有關風格理論的各種說法。

2.識記:風格、創(chuàng)作個性、話語情境等概念。

3.理解:(1)評析“文如其人”和“風格即人”的觀點。

(2)文學風格的內涵。

4.運用:(1)舉例說明風格與創(chuàng)作個性的關系。

(2)舉例說明風格與話語情境的關系。

(3)舉例說明風格的特點。

第二節(jié) 風格的定義和內涵

1.識記:文學風格、創(chuàng)作個性、日常個性。

2.理解:(1)怎樣完整理解文學風格的定義。

(2)文學風格外部呈現特征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三節(jié) 文學風格的類型與價值

1.識記:風格的簡分法、簡約、繁豐、風健、柔婉、平淡絢爛、謹嚴與疏放等概念。

2.理解:(1)陳望道提出的八種風格形態(tài)的特點。

(2)風格的審美價值。

第四節(jié) 文學風格與文化

1.識記:文學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和流派風格。

2.理解:文學的地域風格;文學流派的風格。

第十二章 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性質(12分)

第一節(jié) 文學消費與一般消費

1.識記:文學生產、文學消費、文學傳播、大眾傳播媒介、文化市場、高雅文學、大眾文學、文學接受等概念。

2.理解:(1)結合實際領會文學消費的二重性的內涵及其原因和影響。

(2)文學消費接受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

(3)文學消費與文學接受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運用:試述文學生產與文學消費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文學接受的對象和主體

1.識記:文學的認識屬性。文學的審美屬性、文學的文化屬性等概念。

2.理解:(1)文學接受對象多種屬性的內涵及其整體性。

(2)文學接受主體多種需求的內涵及其整體性。

第十三章 文學接受過程(12分)

第一節(jié) 文學接受的發(fā)生

1.識記:期待視野、文體期待、形象期待、意蘊期待。

2.理解:(1)文學接受的主要動機的內涵。

(2)接受心境與閱讀效果之間的關系。

(3)隱含的讀者形成的決定因素。

第二節(jié) 文學接受的發(fā)展

1.識記:召喚結構、正誤、反誤等概念。

2.理解:(1)“填空”、“對話”、“興味”等觀點的提出者和主要內涵。

(2)領會“文學接受”,只有伴隨著讀者在文學

符號基礎上展開的想象才能進行這一觀點。

(3)文學接受過程中產生異變的主要狀況和原因。

(4)文學接受是差異性與社會普遍性的統(tǒng)一。

3.運用:(1)結合具體作品和中西文論中的有關論述說明文學接受的再創(chuàng)造性。

(2)舉例分析文學接受再創(chuàng)造性產生的原因。

(3)結合實際分析文學接受過程中的誤解。

(4)結合實際分析期待遇挫與藝術魅力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jié) 文學接受的高潮

1.識記:共鳴、凈化、領悟、延留等概念。

2.理解:(1)文學接受中共唱、凈化與領悟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共鳴產生的原因。

3.運用:(1)舉例說明凈化的具體表現。

(2)舉例說明領悟的特征。

(3)舉例說明延留在文學接受活動中的意義。

第十四章 文學批評(12分)

第一節(jié) 文學批語的界定

1.識記:文學批評、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文學批評的標準、歷史觀點、美學觀點、思想標準、藝術標準。

2.理解:(1)文學批評的內涵與性質。

(2)文學批評意識形態(tài)性質。

3.運用:用馬克思主義批評標準分析、批評某一文學現象。

第二節(jié) 文學批評的模式

1.了解:中西文論關于各種批評模式的論述。

2.識記:倫理批評、社會歷史批評、審美批評、心理批評、語言批評、文化批評等概念。

3.理解:(1)倫理批評模式的基本思想和特點。

(2)審美批評模式的基本原則和特點。

(3)心理批評模式的基本方法和類型。

(4)語言批評模式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5)文化批評模式的主要精神和特征。

三、參考教材

1.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版。

2.劉安海、孫文憲: 《文學理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第2版。

3.王先霈、孫文憲:《文學理論導引》(“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四、試卷結構與題型

(一)試題類型

1.填空題(側重考查基本知識)。(14分/每空1分)

2.選擇題(側重考查基本知識)。(20分/每小題2分)

3.名詞解釋(側重考查基本理論)。(25分/每小題5分)

4.判斷題(側重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要簡單說明理由)。(15分/每小題5分,判斷2分,說明理由3分)

5.簡答題(側重考查基本理論)。(40分/每小題8分)

6.論述題(側重考查基本理論和學生理解分析及運用的綜合能力;包括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評述或某種文學現象的分析、評價等)。(36分/每小題18分)。

總分合計150分。

(二)試卷難易比例

較易的題約占35%,一般性題約占40%,有難度的題約占25%。

更多資料

全國版統(tǒng)招專升本《政治》真題匯編

全國版統(tǒng)招專升本《計算機基礎》真題

統(tǒng)招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資料

更多課程

《市場營銷學》公開課—業(yè)務成長戰(zhàn)略

1節(jié)課

《基礎會計》公開課—會計要素-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1節(jié)課

《管理學》公開課——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1節(jié)課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本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專升本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