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面是由希賽小編整理的通信設備環(huán)境知識點精講之環(huán)境油機供油、點火與潤滑系統(tǒng),希望能幫助學友們。
下面是由希賽小編整理的通信設備環(huán)境知識點精講之油機供油、點火與潤滑系統(tǒng),希望能幫助學友們。具體內容如下:
油機供油系統(tǒng)
根據(jù)汽油機不同的工作情況,供油系統(tǒng)適時地將一定數(shù)量和濃度的可燃混合氣送入氣缸,并將燃燒后的廢氣排出。供油系統(tǒng)一般由汽油箱、汽油濾清器、油開關、輸油管、汽油泵、化油器、空氣濾清器、進氣管、排氣管、消音器和調速器等部件組成,如圖5-15所示。汽油從油箱經(jīng)輸油管到汽油泵,由汽油泵泵入化油器:空氣經(jīng)空氣濾清器濾清后,流入化油器;化油器內噴出的汽油與空氣混合后,經(jīng)進氣管進入氣缸。燃燒后的廢氣經(jīng)排氣管、消音器排出。
在小型汽油機上,油箱位置較高,汽油利用本身的重力就可流入化油器,這種方式稱為重力式供油。較大型的汽油機上,油箱比化油器的位置低;因此必須用輸油泵把汽油泵入化油器,這種方式稱為壓力式供油。
圖5-15壓力式供油系統(tǒng)
化油器的作用是將汽油霧化并與空氣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進入氣缸:同時根據(jù)負載與轉速的變化,調節(jié)混合氣的濃度并控制進入氣缸的混合氣數(shù)量。
在壓力式供油系統(tǒng)中,油箱的位置一般都低于化油器,閔此必須靠低壓輸油泵將油箱中的汽油源源不斷地泵入化油器。低壓輸油泵型號較多,但基本原理都相同,常見的有膜式油泵等。
油機點火系統(tǒng)
汽油機工作過程中,化油器供給氣缸的可燃混合氣,必須用電火花點燃。為此,汽油機上必須設置點火系統(tǒng)。點火系統(tǒng)的作用是:將低電壓轉變?yōu)楦唠妷?,并適時地把高電壓引入氣缸使火花塞打火,以點燃被壓縮的混合氣,為了保證可靠而準確地點火,點火系統(tǒng)應能夠產(chǎn)生足以擊穿火花塞電極間空氣的高電壓,并且點火時間要準確,不能過早或過晚。
目前,大功率汽油機普遍采用蓄電池點火系統(tǒng),小型汽油機多采用磁電機點火系統(tǒng)。
一蓄電池點火系統(tǒng)
蓄電池點火系統(tǒng)由蓄電池、點火線圈、分電器、火花塞等組成,如圖5-16所示。
(1)蓄電池:一般采用12V或6V蓄電池作點火電源。
(2)點火線圈:實際上是一個升壓自耦變壓器,匝比為50:1-70:1。
(3)分電器:分電器的作用是控制低壓電路通斷,并將高電壓按點火次序分配到各缸火花塞上,根據(jù)轉速和負載的需要,自動調節(jié)點火時間。分電器由白金盤、分電器蓋、分電器軸、自動提前點火裝置等組成。
(4)火花塞:感應線圈次級所產(chǎn)生的高電壓在火花塞電極間形成火花,點燃氣缸內被壓縮的混合氣。
蓄電池點火系統(tǒng)的點火原理:點火開關S閉合后,搖轉曲軸啟動機器時,分電器的凸輪將隨分電器軸轉動。凸輪使白金接點不斷地打開和閉合。白金接點閉合時,初級線圈中產(chǎn)生電流。由于通過線圈的電流不能突變,所以,初級線圈中的電流按指數(shù)規(guī)律逐漸增加。白金接點被凸輪頂開后,初級線圈中的電流很快變到零,該電流產(chǎn)生的磁力線迅速消失,穿過次級線圈的磁通也迅速消失。次級線圈中產(chǎn)生與磁通變化率成正比的感應電勢。由于磁通變化率較大,且次級線圈與初級線圈的匝數(shù)比很大,因此次級線圈產(chǎn)生高壓,其值可達15-20kV,該電壓足以擊穿火花塞電極間的空氣。
白金接點兩端未接電容器時,白金接點斷開后,次級線圈產(chǎn)生感應電勢,同時,初級線圈也產(chǎn)生自感電勢,該電勢加在白金接點兩端,使白金接點產(chǎn)生火花放電,易燒毀白金接點。
2.磁電機點火系統(tǒng)
小型汽油機通常都采用磁電機點火系統(tǒng)。在早期的磁電機中,都靠白金觸點的通斷來控制點火時間。實際工作中,白金觸點存在易燒蝕、磨損、松動等缺點,工作不很可靠。為了消除這些缺點,目前廣泛采用無觸點磁電機。
潤滑系統(tǒng)
內燃機零件表面,雖然都經(jīng)過精密加工,但在放大鏡下仍可看到高低不平的現(xiàn)象。內燃機轉動時,有關機件作相對運動,高低不平的表面互相咬合,互相摩擦,從而引起機件接觸表面磨損和發(fā)熱,破壞各部分之間的正常配合間隙,也增加了機件的運動阻力。在機件表面加一層潤滑油,將干摩擦變?yōu)橐后w摩擦,就能大大減少機件的磨損和發(fā)熱。因此,在內燃機上必須設置潤滑系統(tǒng),其作用如下。
(1)潤滑:把潤滑油不斷送到各相對運動零件的摩擦表面,減少摩擦阻力和零件的磨損,從而提高內燃機的有效功率并延長使用壽命。
(2)冷卻:潤滑油流過摩擦表面時,將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帶走,防止零件過熱,保證機件正常工作。
(3)清潔和保護:潤滑油流過摩擦表面時,將磨下來的金屬屑帶走,可減少磨損。另外,零件表面覆蓋潤滑油,可避免機件表面和空氣、水、燃燒氣體等直接接觸,從而減少了表面腐蝕和氧化。
(4)密封:各機件摩擦表面的潤滑油,可增加活塞、活塞環(huán)與氣缸之間的密封性,減少漏氣。
內燃機常用的潤滑方式如下。
(1)飛濺式潤滑:運動零件激濺出的油滴和油霧,落到摩擦表面上(如氣缸壁、配氣凸輪等)進行潤滑。這種潤滑方式簡單、方便且消耗功率小,但不能可靠地將機油供給軸承和某些摩擦表面,且機油的蒸發(fā)和氧化量大,因此,一般僅用在小功率汽油機上,也可作為大功率汽油機的輔助潤滑方式。
(2)壓力式潤滑:通過機油泵將機油連續(xù)不斷地壓送到承受負荷較大、相對運動速度較快的零件(如主軸承、連桿軸承和凸輪軸軸承等)。這種潤滑方式的主要特點是:潤滑效果好、潤滑強度可以調節(jié),又能實現(xiàn)摩擦表面的冷卻和凈化,但這種潤滑方式必須有壓油機構,結構較為復雜。
(3)綜合潤滑:這是一種同時采用壓力式和飛濺式的潤滑方式,各自潤滑部分零件?,F(xiàn)代內燃機大多采用綜合潤滑系統(tǒng)。在這種潤滑系統(tǒng)中,機油潤滑摩擦表面后,能自動流回機油盆,供下次繼續(xù)潤滑使用,因此又稱為循環(huán)式潤滑。
1.機油泵
機油泵的作用是把潤滑油強制壓送到各庠擦表面去潤滑,保證潤滑系統(tǒng)中的機油循環(huán)流動。一般柴油機都采用齒輪式機油泵,圖5-17所示為齒輪式機油泵的結構與工作示意圖。
工作時,主動齒輪被驅動旋轉,從動齒輪被帶動反方向旋轉,它們旋轉的速度很卨,機油被齒輪帶到壓油腔處,使壓油腔處的機油越積越多,壓力提高而從出油口壓送出去。由于吸油腔處的機油被不斷地吸走,產(chǎn)生局部真空,油底殼內的機油被不斷地吸入補充到吸油腔內。
為了保證機油泵與潤滑系統(tǒng)中各機件工作的安全可靠,機油壓力須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因此機油泵上設有限壓閥,在機油泵吸油腔與壓油腔之間有一旁通油路連接著,通路中裝有球閥與彈簧,正常情況下,
球閥在彈簧的作用下將旁通路關閉。當機油壓力過髙時,作用在球閥上的機油壓力超過彈簧的彈力,將球閥打開,壓油腔中的油通過旁通油路流回吸油腔,使出油壓力降低,保證系統(tǒng)內的壓力在規(guī)定范圍內。
2.機油濾清器
柴油機在工作時,機油里不可避免地會混入一些雜質,如不濾除會造成零件的嚴重磨損,甚至使?jié)櫥吐范氯斐蔁叩仁鹿?。濾清器的作用就是除去機油中的雜質,保iiH機油在使用過程中有良好的潤滑性能并延長機油的使用期限。機油濾淸器按濾清能力的不同,可分為粗濾器和精濾器兩種。
3.機油
機油的選擇。機油顏色為淺黃或綠棕色,無氣味,要求有適當?shù)酿ざ取?OOOr/min以上高速柴油機的機油選擇如下:HC-8號柴油機油適用于北方的冬季;HC-11號適用于北方夏季,南方的冬季;HC-14號適用于南方的夏季,負荷和磨損較大的柴油機,北方夏季也適用;HC-16號和HC-20號主要供大型柴油機費;季使用。
油量、油質的檢查。要經(jīng)常檢查油底殼機油存量,要求油量能達到靜滿:機油不足不得開機;機油壓力不得低于說明書規(guī)定,不正常時應停機檢査;機油變質、過稀或雜質太多,應更換機油。
4.潤滑系統(tǒng)的保養(yǎng)周期
(1)增壓式柴油機每運轉200-300h(非增壓式每運轉300/500h清洗油道和油管,更換機油一次。
(2)每工作200h清洗機油濾清器一次。
(3)對各軸承所有注油嘴每工作100h,加注符合規(guī)定的潤滑脂或機油。
(4)嗩油泵及調速器,每隔500h換機油一次。
返回目錄:通信設備環(huán)境知識點精講之油機發(fā)電機組匯總
點擊進入:設備環(huán)境網(wǎng)絡課堂課堂之油機發(fā)電機組精講
相關推薦:
通信工程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