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面是由希賽小編提供的中級通信交換技術知識點精講之分類的IP地址,希望對學友們有所幫助。具體內容如下
下面是由希賽小編提供的中級通信交換技術知識點精講之分類的IP地址,希望對學友們有所幫助。具體內容如下:
分類的IP地址
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在TCP/IP體系中,IP地址是一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定要把它弄淸楚。我們把整個互聯(lián)網看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抽象的網絡。1P地址就是給每個連接在互聯(lián)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分配一個在全世界范圍是32bit的標識符。IP地址的結構使我們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很方便地進行尋址。IP地址現(xiàn)在由互聯(lián)網名字與號碼指派公司(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進行分配。
本節(jié)討論最基本的分類IP地址,這是IP網絡最早的編址方法。比較新的無分類編址方法將在7.2節(jié)中討論。
所謂“分類的IP地址”就是將IP地址劃分為若干個固定類,每一類地址都由兩個固定長度的字段組成,其中一個字段是網絡號net-id,它標識主機(或路由器)所連接到的網絡,而另一個字段則是主機號ho8t-id,它標識該主機(或路由器)。或者說,這種兩級的1P地址可以記為
IP地址::=|<網絡號>,<主機號>|(7-1)
各種IP地址的網絡號字段和主機號字段,這里A類、B類和C類地址是最常用的。
A類、B類和C類地址的網絡號宇段net-id(在圖中這個字段是灰色的)的長度分別為1,2和3字節(jié),而在網絡號字段的最前面有l(wèi)bit-3bk的類別比特,其數值分別規(guī)定為0,10和110;
A類、B類和C類地址的主機號字段的長度分別為3個、2個和1個字節(jié)。
這里要指出,由于近年來已經廣泛使用不分類IP地址進行路由選擇,A類、B類和C類地址的區(qū)分已成為歷史[RFC1812],但由于很多文獻和資料都還使用傳統(tǒng)的分類IP地址,因此我們在這里還要從分類IP地址講起。
路由器為轉發(fā)分組而查找路由表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查找路由表花費的時間要盡量短。為此,路由表只使用IP地址中的網絡號net-id來查找路由。只要IP數據報能夠正確到達目的網絡,就可由這個網絡直接交付給目的主機而不再需要經過其他路由器進行轉發(fā)了
相關推薦:
通信工程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