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夏、商、周設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边@里的庠、序、學、
第3題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C.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第5題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B.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C.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第7題
A.《論語》
B.《資治通鑒》
C.《孟子》
D.《呂氏春秋》
第9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①,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②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唬骸巴跞缰?,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安贿`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③不入凈池④,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拔瀹€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⑤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⑥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注】①兇:荒年。②填:形容鼓聲,擬聲詞。③數罟(cù gǔ):細網。④洿(wū)池:池塘。⑤庠序:學校。⑥頒白:斑白。
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問話時,講了一個“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說明什么?(6分)
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孟子的“仁政”措施,除了要保障“黎民不饑不寒”之外,還包括什么措施?(用文中語句作答)提出這一措施有什么意義?(6分)
最后一段文字,主要論述了什么問題?(4分)
請幫忙給出每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和分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