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資格證學科教案怎么寫?希賽網為廣大考生整理了初中美術《中國畫的形式美》教案,希望對備考的考生有所幫助,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希賽網教師招聘頻道。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構成中國畫形式美的幾方面內容,對中國畫的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式有基本的了解。體會中國畫的形式美感,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
欣賞經典的中國畫作品,與西方作品進行對比,突出強調中國畫的特色。在欣賞過程中分析講解作品在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制方面的相關知識,感受中國畫在美術語言方面所體現的形式美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悟中國畫的形式美感,理解中國畫的形式之美,提高對中國畫的鑒賞能力。在欣賞過程中逐漸感悟中國文化,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增強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畫在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制方面的表現特點和獨特美感。
【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蘊含在中國畫形式美中深層次的傳統(tǒng)文化,感受中國畫作品的意境與情趣。
三、教學用具
課件、圖片、畫冊、毛筆、墨汁、宣紙、報紙、國畫資料及圖片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觀看視頻,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引導學生賞析,并提問視頻中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視頻中的畫面運用了怎樣的繪畫形式來進行表現的?
學生賞析回答,教師總結:畫家運用水墨畫的形式將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小故事演繹的活靈活現,使得內容與形式協(xié)調統(tǒng)一,體現了中國畫獨特的形式語言。從而引出課題——《中國畫的形式美》。
環(huán)節(jié)二:交流探討,直觀感知
教師出示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并思考:大家根據以往學習的中國畫,你認為中國畫的形式美感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形神、筆墨、色彩、形制。
環(huán)節(jié)三:對比欣賞,形式分析
(一)形神之美
1.教師展示《韓熙載夜宴圖》局部,與學生賞析,并提問畫面中表現了怎樣的場景,人物形象有什么特點?
學生賞析回答,教師總結:《韓熙載夜宴圖》表現了古代仕女吹奏樂曲的形象。畫面中的人物形象無論是從她們嫻雅的風姿、自然的體態(tài)、專注的表情以及衣袂輕舒、烏云高聳的女性之美,都描繪得淋漓盡致。
2.教師繼續(xù)提問:顧閎中是如何通過“形”表現“神”的?根據人物形象分析一下這些人物的心理?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問題,教師小結:畫家通過對人物動態(tài)與表情、人物的疏密組合進行細致刻畫,塑人物形象,來表現人物的神韻。畫家在表現畫中不同的人物時,根據他們不同的身份和年齡,刻畫出他們各自不同的姿態(tài)、性格和表情,表達了他們的內心情感。
(二)筆墨之美、色彩之美
1.教師出示作品《露氣》《春山積翠》引導學生欣賞并以中國畫的形象之美為例,品讀中國畫的色彩之美分別美在什么地方?學生討論,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
①中國畫的筆墨之美:運筆收放自如、大氣磅礴,墨色濃淡變化豐富?;ㄇo與水草用筆纖細而不柔弱,荷葉的結構則用大筆觸表現。筆墨虛實相生,線條聚散疏密,運籌奇巧,耐人尋味,充分體現了筆墨之美。
②中國畫的色彩之美:以畫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沒骨、勾勒填彩、潑墨潑彩等,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
2.繼續(xù)追問:筆墨對于作品有何意義?
筆墨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語言,“筆為墨骨,墨為筆充”,表現了天地萬物,抒發(fā)畫家情感,給觀者以審美享受。
(三)形制之美
1.展示裝裱后的作品與未裝裱的作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裝裱后的作品有什么感覺?
教師總結:裝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氣質超凡,彰顯出中國畫的形制之美。
2.品讀章法不同的國畫作品《池趣》《碧桃圖》《花鳥四條屏》
教師提示學生研讀教材,并提出問題:中國畫的形制和布局分別是怎樣的?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裝裱形制?
學生閱讀教材總結答案,了解中國畫的章法之美:
①中國畫的形制:扇面、冊頁、長卷、立軸、條屏、框裱等。
②中國畫的布局:題款、印章、留白等。
環(huán)節(jié)四:比較鑒賞,小結拓展
1.教師展示中國畫作品,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作品嘗試從形式美的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2.師生通過問答方式回顧一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并引導學生要熱愛我民族文化藝術,提高美術素養(yǎng)。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