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是希賽網(wǎng)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2020年上半年初中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題及答案”,供各位考生參考。內容詳情如下: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
1.在學習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師準備給學生另外推薦幾首五言律詩進行賞析閱讀,以下不合適的是( )。
A.李白《月下獨酌》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王維《使至塞上》D.王績《野望》
【答案】A
2.教師講解朱熹《觀書有感》時,列舉蘊含哲理的詩歌,下列古詩不能作為例子使用的是( )。
A.王之渙《登鸛雀樓》 B.白居易《望月有感》
C.蘇軾《題西林壁》 D.王安石《登飛來峰》
【答案】B
3.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寄情山水,通過對景色的描寫表達作者不同的心境,下列不屬于山水游記的是( )。
A.柳宗元《小石潭記》 B.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C.全祖望《梅花嶺記》 D.吳均《與朱元思書》
【答案】C
4.教師在教授《<論語>十二章》時,要求學生回憶“四書”,下列學生的回答不屬于“四書”之一的是( )。
A.《詩經(jīng)》 B.《大學》C.《中庸》 D.《孟子》
【答案】A
5.教學曹操的《觀滄?!?,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曹操的其他作品,下列選項不適合的是( )。
A.《觀書有感》 B.《蒿里行》C.《龜雖壽》 D.《短歌行》
【答案】A
6.學習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后,教師要求學生列舉其他使用典故抒發(fā)作者情感的詩詞,下列不符合的是( )。
A.李商隱《錦瑟》 B.杜牧《赤壁》
C.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D.曹操《短歌行》
【答案】C
7.《關雎》和《蒹葭》是《詩經(jīng)》中關于愛情的兩首詩歌,教學時教師推薦了另外幾首《詩經(jīng)》中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建議學生比較閱讀,下列作品不適合推薦的是( )。
A.《詩經(jīng)?衛(wèi)風?木瓜》 B.《詩經(jīng)?衛(wèi)風?子衿》
C.《詩經(jīng)?衛(wèi)風?風雨》 D.《詩經(jīng)?衛(wèi)風?碩鼠》
【答案】D
8.某教研室組織教師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圍繞“教學實施建議”展開討論,下列觀點不恰當?shù)氖? )。
A.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B.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
C.語文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D.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文字,要求學生會認的同時也要要求會寫。
【答案】D
9.《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對“表達方式”的理解不恰當?shù)氖? )。
A.學習表達方式不宜讓學生單純的讀記各種概念。
B.學習表達方式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C.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表達方式,根據(jù)實際情況使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
D.抒情的表達方式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征性地表現(xiàn)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在寫作中要多加使用。
【答案】D
10.《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對“閱讀方法”的理解恰當?shù)氖? )。
A.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閱讀方法。
B.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
C.從書刊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D.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
【答案】A
11.下圖是某教師講授某版教材《馬》一課時的板書設計,對其評價不正確的是( )。
A.概括內容,簡明扼要 B.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C.運用符號,圖文并茂 D.規(guī)范工整,內容全面
【答案】C
12.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能力體現(xiàn)在( )。
A.寫作能力 B.識字能力C.閱讀能力 D.口語交際能力
【答案】A
13.閱讀《黔之驢》的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
師:大家一定記得有這樣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p>
這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這首小詩為身在南國的人們描繪了一幅絕美的雪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另一篇比較著名的文章《黔之驢》,看看作者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和啟示。
(課文講解部分略)
師:文中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分為六個層次,請找出各層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詞語。
師:剛才大家都在認真思考,下面我們看下你們總結的對不對(出示幻燈片答案),請大家將答案記下來。
師:虎開始為什么害怕驢?
生:因為一開始以為它很厲害。
師:虎后來為什么吃掉驢?
生:因為虎看出驢的本領不過如此。
師:既然驢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用一個成語表示是什么?
生:黔驢技窮。
師:黔驢技窮多用于貶義,借指僅有的一點本領也用完了。請幾位同學給這個成語造句。
生:小明夸大??谡f他會修理電視。等到他家的電視真的壞了,他黔驢技窮,束手無策。
師: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學一點真本事,硬功夫,千萬不要被人說黔驢技窮哦。
關于上述教學片段,下面評價不正確的是( )。
A.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引入了學生熟悉的作者詩詞,自然流暢地導入新課,點燃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熱情
B.通過提問層層深入,啟發(fā)學生認識“黔驢技窮”的本質,為學習該成語做好鋪墊
C.學習完成以后及時引導學生通過造句進一步鞏固,課堂講解和練習結合緊密。
D.教師最后的玩笑有點跑題,沒有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
【答案】D
14.閱讀《珍珠鳥》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現(xiàn)象的序號是對應的)
師:[A]請同學們再默看這一段課文,跟剛才一樣,先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
生:先是、然后、再、后來。
師:[B]請同學們讀讀這一段課文,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生:我體會到珍珠鳥與“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師:[C]誰能把珍珠鳥與作者越來越密切的關系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這一段中珍珠鳥與作者之間的關系的發(fā)展過程寫得非常細膩,非常生動。下面老師跟同學們一起來讀這一段。
(教師引讀:起先……隨后……)
師:[D]請同學們看著板書,試著把這一段記下來。
對以上教學活動,下面闡述有誤的一項是( )。
A.通過重要的詞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體會表情達意的作用,以及對文章大意的把握。
B.想讓學生去感受、理解文章,一定要多朗讀。
C.朗讀的總要求是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讀出感情進而悟出感情。
D.通過板書的引導幫助學生識記課文內容,這是常用的并且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太死板,應該在課堂上忽視背誦。
【答案】D
15.閱讀《愛蓮說》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師:朗讀的真棒!下面讓我們對照注釋自由譯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詞語和語句圈點出來,彼此交流討論。
生:自由翻譯,講不動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出來(教師在同學間巡視)
師:在剛才的譯讀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請與大家探討交流。
生1:老師,請問“中通外直”怎么翻譯?
生2:我來解釋,我覺得應該翻譯成“蓮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直的,水下的根部是空的”
生3:不對,我覺得應該是“蓮花的莖是直的,而且里面是空的”
生1:我覺得你的看法是正確的,但是,“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又怎么解釋?
生4:我認為根據(jù)書下對這個句子的翻譯,可以推斷出“蔓”翻譯成“牽連”;“枝”可以翻譯成“枝節(jié)”
生3:我覺得這兩個詞應該是同一詞性,可是剛才同學的翻譯顯然不是,所以我覺得不對,但是我也說不好應該怎么翻譯(眾生笑)
對上述教學行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側重對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
B.老師圖省事直接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譯讀過程中障礙。
C.學生很聰明,能夠感覺出證悟,但是最后又分析不出個為什么所以被全班同學笑。
D.課堂氛圍好,整堂課都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
閱讀七年級課文《散步》的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第16題。
(一)導入新課
播放《給媽媽洗腳》公益廣告。僅僅是孩子端來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個尋常細節(jié)呀,然而它不僅僅緩解了媽媽一天忙碌的疲勞,更讓媽媽從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與安慰,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散步》,也是從一件尋常小事中去感受一個家庭生活的和諧與溫馨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朗讀指導
1.示范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的線索——散步。(屏幕出示生字詞,學生朗讀)
2.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感受這份親情,思考文章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抓住何時、何地、何人、何物、何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初春時節(ji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在田野散步的故事。
16.(1)評析“導入”中要求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的作用。(10分)
(2)評析“朗讀指導”教師的目的。(10分)
【答案】略
閱讀下面習作,完成17-18題。
學習生活的酸甜苦辣
①初中生活,好比一盤怪味豆??幢砻娑际且粯拥模加兄煌淖涛?,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只有吃了才知道。
②酸,乃四味之首,我便以酸開頭。體育課上,同學們在排隊的時候,一直說個不停,一般要好長時間才能整理好隊形。結果,老師因對紀律的不滿,說出了一番讓大家吃驚的話:“今天體能訓練,內容有俯臥撐、兔子跳、鴨子步、跑圈、伸蹲每個做兩組”,一節(jié)課下來,很多同學大呼:“累死了,腿好酸呀!”
③甜——在忐忑不安的期待中,考試分數(shù)終于出來了。在全年級考了六十三名,想到父母的高興表情,肯定會好好稿勞我的。當作文得到好評時,在全班成范文時,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當把作文發(fā)表后,點紀錄很高的時候心里跟是美滋滋的。
④苦——期末考試即將來臨,卷子一張張,作業(yè)一堆堆,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語文、數(shù)學、英語、地理、歷史、生物、政治必須樣樣精通,學校排名的壓力時時縈繞在我心中。學生苦啊!還有,寫作文容易改作文難,有時候為了一個字或一句話。經(jīng)常要搜腸刮肚,苦思冥想才能偶得佳句。
⑤辣——上了要初中后,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辣,面對一張張考卷,一本本作業(yè)上的“紅叉叉”,有的是簡單出錯,還有的是重復出錯??吹嚼蠋煛盁o話可說”的批語,誰的臉上沒有不是紅辣辣的感覺。
⑥體驗人生之苦,了解人生之酸,感受人生之辣,最終才能感受到人生之甜,在人生中只有嘗遍酸甜苦辣,才會得到磨練,生活才能充實飽滿,豐富完整,生活的意義就要如此。問題:
17.請從第③段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⑤段找出一個病句,分別改正。(8分)
18.請指出該習作的兩個優(yōu)點,并結合習作具體內容分析。(12分)
【答案】略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65分)
閱讀《誡子書》文本材料和相關要求,完成第19~21題。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單元導語
擁有美好而充實的人生,是我們共同的心愿。本單元課文,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對人物美好品行的禮贊,有對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和思考,還有關于修身養(yǎng)德的諄諄教誨。令我們感動的,是其中彰顯的理想光輝和人格力量。
本單元繼續(xù)學習默讀。在課本上勾畫出關鍵語句,并在你喜歡的或有疑感的地方做標注。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學會通過劃分段落層次、抓關鍵語句等方法,理清作
者思路。
課后練習
一、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二說說你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
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
四、課文句式整齊,讀來郎朗上口。試為下列向子劃分節(jié)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聲,將復何及!
五、背誦全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相關教學要求
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學生情況
七年級,班級45人。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師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
19.完成課后練習題中的第三小題。(20分)
20.根據(jù)上述材料,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確定依據(jù)。(20分)
21.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課文《誡子書》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25分)
【答案】略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